(太原广播电视台李喜平主任提供)
从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变化,来佐证马练营的十年巨变,似乎更加客观一些。而探寻马练营十年之变的真实意义,恰恰在于关注马练营人是否真正幸福。
马练营坚持一个卡口出入,人们已成习惯。有时人车并行拥堵,却都能相让通行。昔日印象中的城中村之乱,在这里几乎找不到踪影。
防控复产工作不忙时,还是想依照自己的办法,亲自问一问、看一看马练营今日之实际。
叫上支委委员王保贵,为的是便于和村民聊。采用路遇随访,避免选择的刻意。
第一个遇到的是48岁的牛春生一儿一女四口之家。09年前,有房五间,今日是二层半楼房,有2个套间和8个单间可用来出租。社区小区内有一套村里分给的120平米楼房。家庭起步时,依靠着村里几次分给的总计60来万元。春生说:睡了一觉,就有了几十万,一下子坐了四年。后来觉得不应该坐吃山空,才不断地找活干。儿子花了36万买断了圆通物流在太原的经营权。女儿上初二。全家一年的花销得八万元。
见春生时,他正在自家刚刚搭起的封闭式长廊里,看着自己的蔬菜、水果摊儿呢。
杨亮亮是我们正聊的时候凑过来的一位。今年54岁,他家原只有三口人,妻子
在家,女儿在药厂工作,招了一个女婿。原有住房、东西厢房11间。现在盖了
座五层楼共计60多间出租房。他最大的兴趣是自驾游和跟团旅游,花在旅游上
的钱,一年最少2万元。亮亮不喜欢去国外旅游。自驾去过十几个地方,跟团去
过贵州、云南、厦门、甘肃天水、河南少林寺、陕西西安和北京。
今天温度有些低,想找晒太阳的人们,基本没有可能。在一个街边小店,发现
了张金粱和李根。
小店是张金粱女儿开的。金粱老兄64岁,有一儿一女。原来的住处有主房3间东
房2间,没有围墙,不成院子。2013年花了150万,盖了两层半楼,自住170平米,
出租房40多间。全家现有7口人,除了租房有收入,儿子在小店还开了个饭店。
说起年花费,金粱兄乐呵呵说,怎的也得十大几万。因年轻时种水稻,落下腿病。
除了吃好乐呵,也没其他喜欢的。人均30平米的小区楼房自然少不了他家的,几
次村里分钱总计也有70多万。大概看我有点儿像采访的样子,一个劲儿地说,建萍
他们领导的好!
78岁的李根是天镇人,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兵的时候,部队叫山西独立师。由于
部队有自种植基地在马练营附近,十九岁的小伙子不大懂,就被招了女婿。1968年
转业,1993年退休。现如今有14口人。给儿子盖了有45间出租房的一座楼。三个儿
子都娶了媳妇。30多年前大儿子娶媳花了1000元;二儿子30年前时娶媳妇花了6000元
;三儿子20多年前娶媳妇花了13000元。村里几次分钱,全家总计收到200多万,还分
得了96.68平米一套小区楼房。李根“总统”操着改不了的天镇话说,生活很好,娃娃们也好!
72岁的刘贵明,前两天寻访房东事宜时,我们见过面,聊过天。他的三个儿子
是少见的孝顺。最大的儿子50多了,刘家还没有划分家产。刘师傅总说,今年
遇疫情,一家三代人从年三十一起吃到正月十七。他有三处院子,一百多间出
租房,当然也少不了小区的楼房。
老爷子也好旅游,去过韩国、泰国;去过香港、澳门、台湾。内地也去过海南、
云南、贵州等十个省市。更为关键的是,刘老爷子是马练营有名的总管,谁家的事
都求他张罗,他从来都是来者不拒。他说09年前人们娶个媳妇也就花个3万左右,
现在娶个媳妇最少27、8万,还不算房子。
和马练营的乡亲唠嗑,一定是有限的。但从有限的面对面中,多少看到了马练营
十年的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