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太原广播电视台张喜平主任提供)
“邢建萍思考”是我们下沉社区29天来,感触最深的。
一个城市的村改区,一个改革开放30年时还未起动的城中村,一个抓住40年改革开放后10年奋力发生巨变的马练营,正是有了一个遇事善于思考,看事走三步预测的邢建萍,带领两委班子,将这个昔日的:只有一条西荒路,远近闻名的西荒村,发展成今天名副其实的富裕村。
作为一个农村委员会主任和后来的社区书记兼主任,邢建萍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思考。
农村土地被征用,补偿款发放,马练营的独特做法屈指可数,或者可以说独辟蹊径。国家的“二八”总政策,再结合自身实际设立青苗、地上覆着、剩余土地承包年数标准,和剩余部分再按标准全村分配的原则,规避了不公和疏漏,避免了早拆早征和晚拆晚征会出现的矛盾。为此,全村人都拿到了第一笔发展款项。
村改区如何可持续发展,又是“邢建萍思考”的第二个亮点。他思考出村改区发展的四个阶段:第一阶段为合理获取起动资本期;第二阶段为出租业发展,以户为单位的资本增长积累期;第三阶段为集体经济壮大期。一定要因地制宜快速发展集体经济。此阶段极为重要,它关系到集体经济的反哺能力和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如果失去了可持续发展基础,将影响社区的未来。第四阶段为城市全面发展所带来的村庄的彻底消失。全体村民转型为城市市民。这时,从表层意义来看,全体村民成了市民,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集体经济,这些市民都会成为社会人。他们的未来将面临:肯学习,有能力者会再发展;懈怠和坐吃山空者,又会成为城市的社会包袱。但这两种人,最终首先是村改区后的社区人。未来的几年或十几年后,有部分人会不会暴富后返贫,值得深思和预防。
于是,第三阶段的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了邢建萍不断琢磨,反复思考的大事。
作为一个社区级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的思考,将自己的命运和全原社区人的命运紧紧捆绑思考,是一个有良心的书记,是一个真正“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”的最基层的优秀支部书记。
这位全国60多万城中村书记的发展理念和自治思想,将会在未来“中国治理”中,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。
我们惊讶这位“茫茫”书记中的思考,我们钦佩他的未雨绸缪,我们感动他的担当和负责。